2013年10月26日 星期六

玄奘大師的遊歷見聞──《大唐西域記》介紹

記得國小時候,閱讀《西遊記》,
我非常討厭豬八戒,也討厭唐三藏,
因為這無能昏庸的師徒二人,
總會把精明能幹的孫悟空,折磨得半死。

然而,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隨便講幾段,
有孫悟空版本的《西遊記》內容,
但真實歷史上,
我們對「玄奘大師天竺(印度)取經」,了解多少?
所知道的,哪些才是史實?

參與的佛教團體中,上佛學課的見岸法師,曾多次在課堂上,
向學員推薦《大唐西域記》這本書,要大家有時間借來翻閱。
過去,我們對於唐朝玄奘大師,大都因為《西遊記》而誤解了。

《西遊記》裡的唐三藏,是真有其人,就是玄奘大師,
後人稱他做「唐三藏」,也是有理由的。
因為玄奘大師,是唐朝人,又精通「經、律、論」三藏,
後人尊稱做「唐三藏」,不是貶低之意。

玄奘大師於公元627年,
隻身從首都長安出發,不畏艱苦的穿過絲路,
越過帕米爾高原,徒步克服了各種天險,
終於抵達印度,並在周遊印度各地遊學取經之後返國。

經過十八年的艱難旅程,玄奘歸國之後,
奉唐太宗之命撰寫了《大唐西域記》,記錄取經之行。
此書分十二卷,
按所到順序詳細記述了他足跡所至的138個國家,
記載其地區之歷史、地理、民俗、語言、政治等情況。
範圍涵蓋今日新疆、西藏、中亞、印度一帶,
為後人了解這些地區的歷史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史料。

其中對於佛教建築與文化發展鉅細靡遺的紀錄,
更成為中亞、印度史上極為珍貴的史料,
許多國家也為本書成立研究會,
也有許多學者根據本書內容而發現大量文化遺址。

所以,《大唐西域記》只紀錄玄奘大師西行取經的見聞,
內容沒有孫悟空的護航,也沒有豬八戒與沙悟淨,
更不會有白骨精、鐵扇公主或是牛魔王想吃唐僧的肉。
當然,最後唐僧也沒抵達「靈山」成仙變佛。












我曾捐贈照片中的二本《大唐西域記》,
照片中間、左邊的那二本,
是我捐贈給高雄的佛教淨心圖書館。
照片右邊,是佛光出版的《大唐西域記》,
內容僅是節錄原文與白話翻譯;
照片中間那本,是商周出版的《大唐西域記》,
內容較為活潑,配有彩色圖片解說;
照片左邊,是大陸學者錢文忠的著作《玄奘西遊記》。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
在大陸央視「百家講壇」的節目,
演講《大唐西域記》的內容,其演講內容,
後來匯整成書,取書名為《玄奘西遊記》。
錢文忠希望他的講述,儘量按照歷史事實,復原玄奘的一生,
使大家感受到玄奘在一千多年前的艱辛、奮鬥、成功和喜悅,
更希望今天的候人們,能夠珍惜玄奘留給我們的偉大精神。

以上介紹的三本書籍,均是《大唐西域記》的相關書籍,
內容風格各有不同,有原文翻譯,
也有彩圖解說,更有學術色彩的講述內容。
想更聊解「玄奘大師天竺(印度)取經」,
而不陷於《西遊記》的誤解迷思中,歡迎有興趣的網友,
找尋適合自己的《大唐西域記》,加以閱讀。


2013.06.07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2013年10月20日 星期日

1+1>2的善行──陳樹菊與吳寶春傳記

我在淨心文教基金會的部落格,
負責撰寫書籍推薦的專文,
第一篇首先推薦《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與《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選擇這二本書的原因,在於不論什麼樣的善行,
符合正見的心念,是來自最簡單、最微小的「正向善念」。 












陳樹菊女士的世界,只是一個小菜攤,她卻享譽全世界!
她的媽媽當年因繳不起5000元的保證金,
而在醫院難產過世,悲痛的過往,
轉化成助人的最大力量,這是她捐款助人的初衷,
也是她48年來賣菜的最大動力。
從陳樹菊身上發酵的效應,
打破社會「等到有錢,再捐錢」的習慣,
每個人都有能力,也有機會助人,即使只是小小一塊錢。

麵包師傅吳寶春,一位出生於屏東縣的純樸鄉下小孩,
由於家境貧窮,國中畢業後不再升學,到台北當麵包學徒,
踏上麵包師傅之路,並從經驗中學習技術和經營管理。

吳寶春的學徒修業是艱苦的,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從不抱怨,
反而趁大家下班後,拿著剩下的麵團練習麵包整形工夫。
等技術成熟,也當了名店師傅後,
吳寶春更把握機會赴日本學習,
開拓他的視野,提升國際的技術。
2008年三月,勇奪由法國舉辦的世界麵包大賽亞軍!
更奪得2010年的世界麵包大師冠軍!

陳樹菊與吳寶春的傳記,
可以看出這二位名人很棒的人生經驗!
他們精采的人生故事,也是自我學習的一種。
他們永遠不放棄自己,即使環境再惡劣,
也會盡全力做好準備,克服困難,
就是這樣的感人力量──
不屈不撓,對人生永遠有正面期待的精神!

然而,台灣現今社會的媒體傳播,
大多播報負面、惡的事情。
如果社會若一昧「隱善揚惡」,
將使社會更加對立,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淡。

佛陀講「四正勤」中,教導──
已生惡令滅,未生惡令不生­;
 已生善念增長廣大,未生善念令­生」,
這和「隱惡揚善」有關係,也是佛法修行的基礎,
社會若多一些人宣揚善行,社會風氣自然­變好,
人人就會過得快樂,減少對立與衝突。

基於佛陀教導的「四正勤」理念,
我首先推薦《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與《柔軟成就不凡:奧林匹克麵包師吳寶春》,
首先做到「隱惡揚善」,推廣「正向善念」的傳播,
更希望透過這篇網誌撰寫,
讓慈愛的傳播,能發揮到1+1>2的成效。

2013.05.07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慈蓮寺禪二歸來

這個母親節,我做了一件大事,
就是──特地大老遠跑到台南縣左鎮鄉,
自己背著行囊,到台南縣左鎮鄉慈蓮寺,
參加「三天」的二日禪。
(對啦!因為我提早一天到,所以是去住三天!)

話說慈蓮寺,還真的是位處「荒郊野嶺」....
我為了省錢,搭一小時的區間火車,到台南火車站,
又在台南換搭興南客運,再花一小時車程,才到慈蓮寺,
這不包含等車興南客運的時間,算算光是坐車,就花將近3小時,
而興南客運到慈蓮寺的班次,
一天才4~5班車,錯過就自己回家吧!

第一次,感受住在「荒郊野嶺」的寂靜,
也第一次,受到蚊子大軍攻擊,甘之如飴的安定感。
在慈蓮寺禪修,剛開始真的很不適應,
慈蓮寺禪修法門,是依照《雜阿含經》修持四念處,
沒有中國禪宗的繁文縟節,更沒有一堆強硬規定,
例如打坐時要如何坐?手的姿勢要如何擺放等....

再者,沒有監香法師拿香板在後面督促,一切「放牛吃草」,
為何呢?因為指導禪修的法師,一天只會出現一次,
依照程度不同,個別指導,之後就叫你自己去修行,
接下來呢?法師就不見人影啦!
自己找地方經行,自己找樹下或騎樓、走廊下禪坐,
因為要不要修行,是你自己個人的問題,強迫是沒用的。

當然了,我大老遠跑去,
不是為了偷懶,更不是去享受慵懶時光,
除了剛開始的不適應,我大多的時間都在經行,
體驗走路時的緩慢、專注,
觀察腳步移動的變化,藉此體驗無常與因緣變化,
三天下來,思緒變得清楚,定力也增強許多。

因為這次不是去觀光,所以沒帶相機拍照,
如果想去慈蓮寺禪修的人,我有幾點建議,
有車的人建議開車去,比較方便,
沒車的人,要掌控興南客運的車次、時間,
一天真的沒幾班車!錯過了只會想哭啊~~

除此之外,那裡沒有任何的物質享受,
天氣的酷熱,受到蚊子大軍攻擊,
以及吃飯,要走一大段路才會到齋堂(飯廳),
容易餓的人,有時吃完飯再走回禪修處,已經又餓了吧!
更別說慈蓮寺前不著村,後不著店,
受不了苦想偷跑回家,根本是回不去的!

雖說環境享受不如家裡舒適,
但是禪修時獲得的喜樂和智慧,
是任何物質享受比不上的,也是金錢買不到的,
如果有心想體驗的,非常歡迎前往體驗不一樣的安定喜樂。

下次如跟我媽去參觀,再拿相機補拍照片.....

後記:
因為一直沒有去慈蓮寺拍照,所以從慈蓮寺網站抓圖,
轉貼一張慈蓮寺大門的照片,照片中的天空,好藍,好美!!










※台南慈蓮寺照片

2010.05.10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獨行詩──〈起雲劑風波〉

看見這一次食品起雲劑添加有毒塑化劑風波,
連我也被掃到風暴尾,
因為一款曾經服用乳酸菌粉,也在有毒塑化劑名單中。

面對這樣只為賺錢,不顧他人死活的黑心商人,
心中只有一句話形容──
.........(礙於尺寸自動消文消音)

當然,那句話不是這次獨行詩的內容,
人家可是飽獨詩書之輩,
不會寫下那難登大雅之堂的詩句,
「詩人節」(端午節)前夕,小小舞文弄墨,
以獨行藏頭詩的體例,來形容起雲劑危害事件──

毒龍起 雲際裏眈視不知情的飲食男女


2011.06.03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誰才是外來客

這篇網誌,一拖二個月,書都已經捐給淨心圖書館,
但是介紹書籍的網誌,直到現在才懶懶完成。

其實,我不喜歡苦苓,特別是他以前的文章,
就如同他在《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自序中說:
不是我不要它們(苦苓以前的作品),
 是讀者,讀者不要我了。

但是,《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讓我對苦苓改變觀點,
原來一個人可以改變,
特別是擺脫塵世紛擾,有更大更好的變化!













※《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的封面


苦苓不用生物學枯燥的分類,
不用生澀的學術術語來介紹書中動植物,
不依「界、門、綱、目、科、屬、種」這些專有名詞,
來劃分雪霸國家公園的生物種類,
他用一種幽默又充滿想像力的方式來引導讀者瞭解大自然,
不但大人適合買來自己閱讀,
更適合讓父母、老師用來作為教導孩子的好教材。

確實我們的心靈,遠離大自然太久,太習慣身旁的科技產品,
已經有多久,沒有好好停下來觀看路旁的草木、路樹?
已經有多久,好好體會自己與大自然律動的心跳?

例如書中有一則故事,苦苓介紹外來種的植物,
我們現在因為放生、棄養,導致許多外來生物入侵,
造成本土的原生動植物滅絕,造成生態基因的錯亂,
這事自己曾經做過,過失不必隱藏,
是自己的智慧不足造成的缺失,
而這樣為了貪圖功德,好意的放生,變成放死,
真的是慈悲的本懷?還是所謂的利益互換?

不過,書中泰雅小妹妹瓦幸,沒有大人或漢人的這樣複雜思維,
瓦幸小妹妹的天真之語,倒是提出讓人值得思考的觀點,
漢人移民到台灣,把泰雅(原住民)逐漸趕到山中,
那麼漢人算不算蠻橫的「外來種」?

這個問題,讓苦苓也啞口無言!

但是,這誰才是「外來客」的問題,
讓我聯想到最近學習的《印度佛教史》,
數千年前阿利安人入侵印度,創立種姓制度,
為確保阿利安人的優越地位,
上面的統治者都將自己「神格化」,
例如佛陀算是亞阿利安人,為阿利安人支派,
釋迦族人為了自己優越地位,
說出生的悉達多王子有許多瑞相,
例如:從右脇生出,出生後天人灌沐,行走七步等神話般記載等,
雖然說佛陀是一位聖人,但是若不以神話來看待這段歷史,
如同印順導師的觀點認為──說穿了....
就是「外來客」為確保種族優勢,貶抑原住民的地位。

基本上,《苦苓與瓦幸的魔法森林》是一本值得推薦閱讀的書籍,
也因此我特地買來捐贈給淨心圖書館,
讓常去圖書館的大人或小孩,讀一讀尊敬自然的書籍,
在凡事講求布施功德的佛教團體中,
讓自己做一件很另類的法布施。


2011.08.03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獨行詩-〈燭〉

獨行詩,是我在朋友的部落格看到的新詩體例,
簡單來說,就是單獨一行就述說完的詩,
但是獨行詩是詩,不是名詞解釋。 

這次朋友的部落格,發表詩題為〈燭〉的獨行詩,
內容上就是以蠟燭為題材, 寫出單獨成句的新詩, 
獨行詩我以前沒有寫過, 看朋友發表幾次, 
這次詩興一起,也寫出〈燭〉為題的獨行詩。 

紅潸淚 只為那煥然的投影 

「紅潸淚」,指的是紅蠟燭的燭淚(燭臘), 
「投影」,指的是蠟燭照射下的影子, 
至於其他,請各位自行品味其中的詩意。 


2009.11.30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書籍捐贈

自己從以前開始,就有捐書的習慣,
最初的出發點,在於經濟貧困,根本買不起任何的課外讀物。

小學時,喜好閱讀的我,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去尋找書籍來閱讀,
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到高雄市立圖書館,借書閱讀。

等到成年後,自己經濟能夠獨立,
總會回想起小時候沒錢買書的困境,
也感恩有圖書館,讓我免於無書可讀。
所以,基於感恩回饋,自己捐了不少書籍給圖書館,
從前年開始,就保持每月捐一本書的習慣,
至今已經捐贈二十多本書籍。











※ 我捐贈的書籍(其中一小部分)


捐贈的書籍,其中一本書籍,
就是陳樹菊傳記──《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自己選擇捐陳樹菊傳記,認為這本書籍,
可以牽動人心良善面,傳播善與愛。

 如果捐出去的書,透過許多人閱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小善累積起來,或許能成為社會洪流,成為一股大善,
因此,我捐書的目的,
是希望如傳記中所說,引起一股「陳樹菊效應」。

對於傳記中的描述,對於樹菊女士那樣的刻苦生活,
將賣菜所賺的錢,點滴積纂起來,
捐獻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等單位,
說真的,那樣的生活與作為,自認慚愧無法做到。

既然如此,為何不以自己的能力,做到能力所及的善行呢?
立刻想到的,就是捐書這樣的善行。

書籍捐贈的對象,則依因緣而定,
我曾透過網路書店,購買童書繪本,捐贈給屏東縣原住民小朋友。
記得那次捐書,我買了三本繪本捐贈,
其中一本是北極熊繪本,一本是黑面琵鷺繪本,
都是與生活、生態、時事有關,捐給屏東縣原住民小朋友,
讓一些比較窮困的原鄉小孩,有新書可讀。

那次捐贈金額,只有很少的3百元。
然而,我還是盡自己的力量,做該做的事。
更希望透過這篇網誌撰寫,
讓愛的傳播,能發揮到1+1>2的成效。

當然,捐書的前提,
不是把家中不要的舊書、破書,透過捐書來清除垃圾。
而且,我捐書有一個必備原則,
就是捐贈的書籍,一定要全新沒有折角畫線,
內容必須自己親自讀過,
確定書中內容沒有色情或暴力,符合道德倫理規範,
或符合佛法的正見觀念,這樣的優良書籍才能捐出去。

文化部在「台灣出版產業發展策略」報告中指出,
台灣閱讀風氣低落,每人每年平均只閱讀兩本書,
年閱讀量僅是日、韓、法、星的五分之一。

有感於如今台灣人閱讀風氣不盛,
我特別與參與的佛教圖書館聯手,
未來於部落格中,推展「書籍介紹」的專欄,
希望提升台灣閱讀風氣,讓更多人前來淨心借閱書籍,
把佛法的正見觀念,推廣出去,讓社會發展更多良善風氣。


2013.06.09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朱偉屏(阿 SIR)的語言魔力講座

相信很多人有這樣的經驗──
「你不要亂說,我哪有?」以及「我才不是這個意思呢!」
確實如此,無意義或無效的溝通,
很容易被他人誤解,這樣的經驗的確很不好受!

因應現代人的溝通困擾,於8月/31日下午,
我參與了一場有趣的講座,淨心文教基金會舉辦的講座,
座談會名稱是:你抓狂了嗎?朱偉屏(阿 SIR)的語言魔力講座。
講談者是暢銷旅遊書──《台灣有嘛(ㄇㄚˋ)?》的作者朱偉屏,
親臨現場分享,講談如何快速又有效的與人進行溝通!













※阿 SIR的著作──《台灣有嘛(ㄇㄚˋ)?》


講座的朱偉屏老師,又稱「阿 SIR、朱導」,
做過廣告設計、文案、企劃總監,目前受邀在企業及社團演講,
也幫雜誌社做採訪、寫專欄,
偶爾在旅行社當華語導遊,帶大陸客人愛上臺灣。

SIR曾在心理諮商訓練課程進修,
所以他講談分享的溝通技巧,融合許多心理學的觀念。
例如:「朱導」這個名稱的由來,就是阿 SIR帶大陸團,
一個讓大陸客人印象深刻的溝通技巧。

在臺灣,大家習慣直接以姓氏稱呼導遊。
SIR常跟大陸客人開玩笑說:
「閩南語中的『導遊』,音似『豆油』(醬油),
 你們連我叫七天『導遊』(『豆油』),
 我的臉都像醬油一樣黑了!」
所以,大陸客人改口直接叫「朱導」!
更間接吸引了大陸客人對台語的興趣,加深對台灣的美好印象。

這樣的說話方式,就是「有意義的溝通」!
想突破被人誤解的困境,透過簡單對話,
達到引導雙方快速瞭解彼此本意,進而有效達成共識,
這樣的「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自然就會的,
這是一種必須透過學習,才能擁有的能力,
而且,這更是值得學習的一種能力。

SIR以他朋友的姓氏趣談為例,說明什麼是「有意義的溝通」?
SIR的朋友的姓「路」,每次向人自我介紹時,
都會說:「我姓路,馬路的路。」
雖然如此自我介紹,但是仍遇到不少誤解的狀況,
例如:有人誤會成姓「陸」,
也有服務生在急忙之中,誤聽為姓「馬」。

面對這種狀況,除了忍耐苦笑之外,
其實也有方法改變他人的誤解,阿 SIR建議他的朋友,
下次向人自我介紹時,改說:「我姓路,走路的路。」
結果,誤解的狀況消失了,這就是「有意義的溝通」!

SIR解釋,為何自我介紹時,
說:「我姓路,馬路的路」,為何容易讓人誤解呢?
這是因為人類的大腦運作機制,會先記住聽到的第一個字,
當自我介紹──「我姓路,馬路的路」,
大腦會先記住第一個字「馬」,
這種現象,特別是在急忙的狀況下,
更會造成解讀錯誤,所以就會誤解為姓「馬」。

但是,如果改變方式,自我介紹,
改口說──「我姓路,走路的路」,
因為沒有人姓「走」,所以當大腦接受到這樣的訊息,
就會做出正確判斷,也就能清楚記住──
這位先生「他姓路,走路的路」!

這樣的溝通方法,重點在於當溝通情況一再出現問題時,
自己是否運願改變自己?是否能換個溝通方式?
而不是一直怪罪他人不了解自己,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這就是阿 SIR一直強調的──「有意義的溝通」!
SIR清楚明的說:
想要對方改變對待自己的態度,一定要先改變自己。
所以,「有意義的溝通」不僅是觀念,更是關鍵,
除了適用在職場上,
也非常適合大家運用在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的和諧。

SIR分享的這個實例,
聽得我是「心有戚戚焉」!簡直是「感同身受」!
因為我自己的姓氏──「闕」(音ㄑㄩㄝˋ,與「雀」同音),
這個很奇特的姓氏,根本無法對其他人清楚明說!
從小到大,這個姓氏經常被人誤會成「關」,
還被誤會成我是「關公」的後代,
或者是讀音被誤解,被誤稱為「缺」、「蕨」....
甚至也遇過一種哭笑不得的狀況,
有的人不會唸這個字,直接唸「×(叉)」!

所以,阿 SIR的講座結束後,我對阿 SIR分享,
我這個特殊的姓氏趣談,我對阿 SIR說:
因為遇到的誤解太多了,後來我要自我介紹時,
我都會先做一個動作,直接掏出我的證件,
先讓大家看清楚這個獨特的姓氏。

沒想到我這樣的獨特的自我介紹,以及我這個獨特的姓氏,
 反而吸引他人的注意,當對方被我的姓氏吸引,
 都會開啟好奇心,接下來就會問──
 你是台灣人?還是外省人?來自哪裡呢?

當然,接下來大家就會以我的姓氏打開話匣子,
 原本一個很有可能造成誤解的尷尬情況,
 卻是在轉變溝通方法後,達到有效的溝通,
 讓他人清楚接收到,我想表達的訊息。













※阿 SIR的著作──《台灣有嘛(ㄇㄚˋ)?》


確實如此,如果自己不改變溝通的方法,
而一直怪罪他人不了解自己,聽不懂自己說的話,
除了無法有效溝通外,更無法增進家庭關係、人際關係的和諧。

SIR分享的這堂課,內容與對話都非常有趣!
在短時間內抓住好用的說話技巧,
讓自己輕鬆過活,一生都能受用!
有趣的是,這些訣竅不但能快速應用在帶團工作上,
還可以改變生活態度,進而讓自己的人際關係、
溝通技巧、工作效率,都變得更加簡單、美好。

想了解更多朱偉屏老師的溝通技巧嗎?
想知道更多「阿 SIR、朱導」更有趣的帶團經驗嗎?
歡迎大家閱讀朱偉屏老師的著作──《台灣有嘛(ㄇㄚˋ)?》,
「有嘛(ㄇㄚˋ)!」是天津話,有點像北方人說:「有啥?」,
或臺灣人說的:「有蝦米?」。

歡迎請到朱偉屏老師的部落格──「一尾悠游的魚」,
部落格裡面有老師許多的文章,除了談論帶團經驗外,
也談論許多的溝通技巧和人生觀,更談論許多夫妻的相處之道,
當然,以及有阿 SIR本人上電視受訪的酷酷帥帥照片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