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5日 星期二

書籍捐贈

自己從以前開始,就有捐書的習慣,
最初的出發點,在於經濟貧困,根本買不起任何的課外讀物。

小學時,喜好閱讀的我,
只能靠自己想辦法,去尋找書籍來閱讀,
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到高雄市立圖書館,借書閱讀。

等到成年後,自己經濟能夠獨立,
總會回想起小時候沒錢買書的困境,
也感恩有圖書館,讓我免於無書可讀。
所以,基於感恩回饋,自己捐了不少書籍給圖書館,
從前年開始,就保持每月捐一本書的習慣,
至今已經捐贈二十多本書籍。











※ 我捐贈的書籍(其中一小部分)


捐贈的書籍,其中一本書籍,
就是陳樹菊傳記──《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自己選擇捐陳樹菊傳記,認為這本書籍,
可以牽動人心良善面,傳播善與愛。

 如果捐出去的書,透過許多人閱讀,能引起讀者的共鳴,
小善累積起來,或許能成為社會洪流,成為一股大善,
因此,我捐書的目的,
是希望如傳記中所說,引起一股「陳樹菊效應」。

對於傳記中的描述,對於樹菊女士那樣的刻苦生活,
將賣菜所賺的錢,點滴積纂起來,
捐獻給阿尼色弗兒童之家等單位,
說真的,那樣的生活與作為,自認慚愧無法做到。

既然如此,為何不以自己的能力,做到能力所及的善行呢?
立刻想到的,就是捐書這樣的善行。

書籍捐贈的對象,則依因緣而定,
我曾透過網路書店,購買童書繪本,捐贈給屏東縣原住民小朋友。
記得那次捐書,我買了三本繪本捐贈,
其中一本是北極熊繪本,一本是黑面琵鷺繪本,
都是與生活、生態、時事有關,捐給屏東縣原住民小朋友,
讓一些比較窮困的原鄉小孩,有新書可讀。

那次捐贈金額,只有很少的3百元。
然而,我還是盡自己的力量,做該做的事。
更希望透過這篇網誌撰寫,
讓愛的傳播,能發揮到1+1>2的成效。

當然,捐書的前提,
不是把家中不要的舊書、破書,透過捐書來清除垃圾。
而且,我捐書有一個必備原則,
就是捐贈的書籍,一定要全新沒有折角畫線,
內容必須自己親自讀過,
確定書中內容沒有色情或暴力,符合道德倫理規範,
或符合佛法的正見觀念,這樣的優良書籍才能捐出去。

文化部在「台灣出版產業發展策略」報告中指出,
台灣閱讀風氣低落,每人每年平均只閱讀兩本書,
年閱讀量僅是日、韓、法、星的五分之一。

有感於如今台灣人閱讀風氣不盛,
我特別與參與的佛教圖書館聯手,
未來於部落格中,推展「書籍介紹」的專欄,
希望提升台灣閱讀風氣,讓更多人前來淨心借閱書籍,
把佛法的正見觀念,推廣出去,讓社會發展更多良善風氣。


2013.06.09刊登於無名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